bsp; 相反,因为乌尔拉人的骚扰,这里实行的土地政策,更像是很久以前,华夏内乱时期,军阀们常见的“军屯”制度。
农奴们需要把所有产出,一点不剩的交给领主,然后由领主根据农奴上缴的产品数量和质量,返还一点口粮和种子。
农奴就靠这点东西,勉强渡过下一年,还要完成来年的生产任务。
生活艰苦,商队又因为种种原因,不愿意经过这样的地方,领主们自然不愿意解放农奴,赐予他们权利,因为这会让贵族的利益受损。
下诺夫哥罗德城本身的情况也是如此,但是这座城市的领主却因为自身的经历,成了新党的领袖~~~。
因此,俄特勒亚南方形成了现在这样一个局面——下诺夫哥罗德城本身没有农奴,这座城市也欢迎世界各地的商旅进驻——甚至有税收优惠政策。
但出了城,到处都是严酷制度压榨之下,生活凄惨无指望的农奴,周边所有地区,也都是蹲在坑坑洼洼道路边上,等着收割商队的地方领主武装~~~。
这种对比,进了城之后就更加明显。
下诺夫哥罗德的城门税是二十税一,但是私下里给看门人一点小费,他可以帮你更改入城的货物数量,实际税收是三十税一多一点的样子。
对西方来说,这已经是值得大书特书的良心价了。
对异族来说,汉人不算什么好人,如果有必要,华夏的商队也不吝啬使用武力来解决贸易纠纷。
只是,如果本地贵族不是那么过分,使用统一而“合理”的税率,没有过多的苛捐杂费,华夏人到也不是斗鸡,非得为一点税费跟本地人为敌。
当初欧扬跟狮子们谈判,也没说要对方零关税。
战争胜利时尚且如此,与俄特勒亚,自然也不值得为入城税这点小钱跟人翻脸。
商队按章纳税入城,期间并未与当地贵族或官员发生冲突。
下诺夫哥罗德虽然以西方的观点是一座大城,但也无法在同一个地方安排下上千外来人员,因此商队自出发后第一次解散,顺丰行和小商人,各自去做各自的生意,约定5天后在城门口集合,前往下一个目的地。
如果在城里发生危险,可以释放信号烟花,到时候武装护卫们会出面解决问题——一百轮流保持警戒的红衣兵和一百虎羌兵,整个城里的本地武装全凑起来,大家也能杀出城去。
不,说不定能直接把这座城夺下来!
当然,不出特别的意外,这种事不可能发生。
因为这座城同时也是秦晴亲娘的领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奥尔加和她本地的直系亲属不在的时候,秦晴才是这座城市里理所当然的主人~~~。
“陪我出去逛逛吧。”
商队住宿的事都已经安排妥当,秦晴懒洋洋的抱住左恒柏的腰,迷离的说:“陪我去那个女人的府邸看看,如果她在这里,我们就不用继续前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