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调兵遣将
回到金陵的马云,很快就不得不将注意力集中到了淮河防线上面。? ? 在伪周刚刚结束的宋州会议上面,郭荣顺顺利利的拿下了王殷,紧接着就对淮北军事将领进行了重要的调整,他任命老将向训为淮北行营总管兼蔡州节度使,以张永德为淮北行营副总管兼归德节度使,以骁将王彦为淮北行营右厢兵马都指挥使兼任颍州刺史(今安徽省阜阳市)。伪周军队在淮北一线像打了兴奋剂一样,蠢蠢欲动。楚军、周军之间的小规模战斗更是连绵不绝。更让马云重视的一条信息则是:颍水上游时常有大量的木屑、木料顺流而下。这说明在颍州驻扎的王彦部似乎在偷偷的建造船只。
此时,距离汴京大败还不到半年的时间,伪周动作如此频繁,是否预示着它即将南下呢?虽然历史展到今天,与马云记忆中的似乎已经偏离太多。可是,在马云模糊的记忆中,大周皇帝郭荣应该是不止一次南下,在他生前似乎拿下了南唐的淮南之地。莫非,这一次郭荣也是要南下吗?
得到消息的马云也不敢太过于托大,连忙召集了枢密使王贇、枢密副使李骧、门下侍中徐仲雅、中书侍中范质、兵部尚书曹芸以及刑部尚书赵普。
马云赐座之后,几个人大臣拿捏着坐了下来,传阅着最新的军情,一时之间,御书房静悄悄的,让人莫名感觉到一阵压抑。等大家传阅完了,马云轻声咳嗽了下,道:“诸位爱卿,你们对这情况怎么看啊?”
马云的眼光从几个大臣身上一一划过,徐仲雅年纪已经大了,行动起来老态龙钟,不过坐在座上,却是一副安然若素波澜不惊的样子;年过四十的范质则截然不同,一脸的忧心忡忡,中书省负责制定天下大政方针,不管是开荆湖,还是建设东南,都少不了银子。一旦到了时间,完成不了任务,尚书省固然有责任,可大头却落在中书省的身上,谁让中书省没有认清楚局势呢?枢密使王贇,是可以与两位相爷相抗衡的人物,当年在马希范麾下,上马治军,下马治民,见多识广,他端坐不动,却拿着眼睛去瞅李骧;而李骧是实际上的大司马,这么重要的军事活动,他一定是要提出自己的建议的,而前来议事的六个人里面,也只有他是专门负责这类事务的。曹芸虽然是兵部尚书,可现在兵部即没有调动军队的权力,也没有参谋军机的名份,它只是一个考核军官,检阅军队,放军饷的一个和枢密院相制衡的部门,曹芸年纪不大,可参加的成名战役甚至还没有他儿子多,他过去一直都是坐镇后方,负责京城安全的。常年的缺战,似乎让他已经丧失了对军事的敏感性,他一脸不以为意的坐在赵普的下手。至于赵普,一边看军情一边暗暗和自己已经掌握的情报相比照,这军情是枢密院的情报司送来的,和捕风房不是一个系统。另外,赵普这个人现在也吸取了经验教训,他在大政方针上还是颇有见地的,可是具体到战役上面,那就捉襟见肘了。最典型的就是汴京之战,马云身边就只有一个赵普,而赵普的建议往往还没有马云临机反应处理的好。这一仗,也让赵普明白了,自己和李骧还是术业有专攻,自己并不比李骧强到那里去。
见马云反问,赵普整理了一下思路,说道:“陛下,情报和捕风房得到的消息基本吻合,伪周在淮北的军队,内部调动频繁,并且在申州(今河南省信阳市)、颍州、徐州(今江苏徐州市附近)等地和我军不断有小规模的冲突。臣觉得伪周很可能在近期对我国淮南一线展开军事行动。”
赵普的分析,不仅是范质最不愿意听到的,也是马云不愿意看到的。马云右手手指轻轻的弹着桌面,沉吟了一会儿,方才说道:“淮南的军队虽然大多是新近招募的,可是朱元部还是有四万精锐,伪周真的看不到这些情况吗?难道郭荣就不知道当时朕在宋州兵分两路,去河南道的朱元事实上是毫无伤吗?”
马云算的是数字帐,他不是怕伪周,而是觉得伪周挑这么一个时间南下,对楚国来说确实有点难于对付。楚国的水师实力不错,那指的是在海上,在淮河上面,由于张永德去年的烧杀抢掠,楚国在淮河部署的船只损失很大,它已经没有了封锁淮河的能力。也就是说,只要伪周有决心,只要他挑中一个适合的登6地点,伪周的军队就可以渡过淮河南下。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