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好,跟顾应贤倒有一比,所以文徵明刚刚开口,名为赞叹,实则调侃:出了这么大诗名,不得摆一桌请诗坛前辈们点评一二?
众人笑着互相引见,其他名士分别是浦应祥、蔡羽、朱存理、邢参、陈怡、杜启等。
又闲聊几句,王鏊才把话题引到正事儿上来。今日知府林世远临时有事,请王侍郎先组着茶会,大家交流一下撰志思路,众人各抒己见。
“当从典籍入手!我吴中钟灵毓秀,自古人才辈出,有武肃王钱镠这般帝王人物,也有王侍郎这样庙堂高官,更有在座诸位大明俊杰。修志嘛,应当潜心经典、主推人物,展我姑苏才俊于后世。”长脸祝允明拢着右手,不声不响的拍了王鏊一个马屁。
“自秦汉以降,吴中多有史料成书,只是散轶了令人唏嘘,文某认为当考证探轶,再分门别类循循展开。”小眼睛文徵明对祝允明的诗名太盛不满,因此他说什么自己都得反对。
两大才子已经开口,其余名士也不甘落后:你说要求购古籍孤本,我说应拜访高人大德,他说需抛开桎梏重整思路,甚至有人提议挖开虎丘山下的吴王阖闾墓找寻史书。
岳炎心里偷笑,阖闾葬在水下,要是好挖,早不知被盗了多少次了。
自古文人相轻,众人都要讲出不同看法以示才学。屋内乌泱泱吵闹异常,王鏊大人皱眉不已。文人吵架最是让人头疼,一个个互相看不顺眼,引经据典骂人不带脏字。
岳炎也是心中烦闷,谁家没点儿事儿,酒楼茶楼还一堆客人、齐婉儿的汤该炖好了,哪有心思听一群腐儒吵架卖弄学问?
“小炎,你有何高见?”王侍郎实在听不下去,喝了口茶打断。
王鏊并不看好岳炎的修志才华,估计也说不出什么真知灼见。他心里已经把岳炎当成自家门生看待,让岳炎说几句,是想借岳炎当靶子,团结这群“名士”罢了。当然,也存了“当面教子”敲打岳炎的心思。
岳炎也明白王鏊打得好算盘,脸上不动声色,心里暗骂:拿自己顶在前面挨骂,“丫真孙子”!
王大人发话,众人安静下来。
大家敬着王侍郎,对一个酒楼东家的并不感冒,岳炎声名鹊起不假,《虞美人》和《喻世明言》也算上佳,可一无功名二无学识,修志不同一般作诗取乐,是要真功夫的。
岳炎着急回家喝汤,就没心情顾左言右,直抒胸臆道:“宋范成大《吴郡志》、洪武卢熊《苏州府志》珠玉在前;前任史、曹二位府尊曾请吴部堂编纂,虽未功成,遗稿却书积满箱。修志何苦重头再来?”
王鏊心里暗赞精彩。一班名士们聒噪一通也没说出个章程,岳炎两句话就言简意赅。
岳炎说的其实也是王鏊的想法,只不过他想先乱再治,最后由自己统一章程,也能降服这些名士,不料岳炎帮他把底牌抛了。
修志工程浩繁,如果按名士们的意见,查古籍、访高人、重打鼓另开张,不知猴年马月才能完成。岳炎提出以范、卢二《志》为范本,重点参考吴宽留下的那几箱子遗稿,既有了范本,又有了科考的宝贵资料,只要去伪存真,修志事半功倍。
做企业管理首先要找到主要矛盾,再从千丝万缕中寻到解决问题的主线。那一世岳炎等积累亿万身家,没这本事企业还不乱了套?
原本抱着看笑话的文徵明、祝枝山此时暗自点头,修志一团乱麻,这束发少年提出的办法竟如此简单。
没等众人再议论,门外林世远急匆匆的进来。众人见知府大人帽子歪了尚不自知,显然出了大事。
“王大人,今日先议到这,有大事与您禀报。”林知府一脸忧愁,不管不顾直接宣布散会。岳炎开心的正想走,却听见林知府还有下文:“岳炎留下!”
岳炎双手一摊,完了,汤是喝不上了。
........
大人物即将登场了,求收藏,求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