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的到访是有深层原因的。韩国接住地理优势。新郑的位置大致为今天河南郑州的位置。地理位置极为重要。这里是中原的要冲也是交通四通八达之地。
韩淑借助这样的地理优势的地区积极的展开与周边国家的贸易。特别是从秦国大量走私军火武器到齐国。同时又从秦国进口各种商品倒卖给楚国。韩国在贸易的过程中。扮演了很重要的倒货绝色。
而秦国商人大多处于数量订单的意识。他们开始依靠大量产品流水线作业以及工业化生产模式大肆的出口商品到韩国。韩国人则廉价的拿到商品开始大规模的冲击其他六国。
秦国扮演了生产者的角色。而韩国则是一个卖货者角色。韩国把大量秦国商品运到齐国,楚国大肆倒卖。
比如在楚国。丝帛是贵族家穿的衣服。普通人家是穿不起这样的衣服。但秦国的混纺面料极大的满足了楚人对衣服的需求。特别是秦国的衣服色彩多样化。秦国出现了大量使用硫化物为染料的近现代印染技术。各种不同比例的混纺品极大的满足了人们对丝帛的需求。秦国将丝,和麻按照不同比例进行混纺。这种布料有丝的滑顺,又有麻的耐实的特点。特别是冬天加入羊毛的布料还有防寒的功效。不仅仅是混纺。还有大量的毛衣。皮靴,以及各种款式的皮包。价格方面有绝对大的吸引力。
倒货的韩国人很多很多。上至贵族。下至普通百姓都在大肆的倒货。自行车成为起步阶段必备之物。三轮车也是韩国工匠自行发展的产物。他们通常是全家出动。回来的时候把自行车和三轮车都卖掉了。换来的则是大量的土糖,稻米人们依然没有找到一种可靠的稻米使用方法。这个时期稻米依然是水煮为主。味道很不好。但这确实是楚国能拿出手的东西。这些东西需要通过物物交换收集起来。最后统一卖给大贵族。他们组织人手拉回韩国。接着运往秦国。
秦国产品生产的很多。这就导致价格很低。通常楚国人用一石米可以换来十尺布和一双皮靴。或者是三件成衣。秦国的衣服异常的结实。这是他们乐意的事情。低价的商品无形之中冲破了楚国的经济防线。麻,丝,甘蔗,橘子都是秦国重要的原料。通常这些东西能够大量的换回他们想要的东西。于是,人们为获取更多他们想要的东西开始不再种植庄稼。而是大量的麻,桑树。橘树。而这些东西可以换回可口的罐头,面粉,以及韩国人的各种小吃。
随着这些原材料源源不断的在韩国积累。韩国开始在秦国租界区周边和火车站周边修建大量的仓库。秦国的商品。齐楚的原料。都要堆积在这里。但秦国运力一下子满足不了这么大库存量。而韩国人的资金被压在这些货物上了。他们的资金链就要快断了。火车铺设轨道只能在夏季。目前只有一条铁路线满足。公路运输成本有些高。韩国人无力支付。
面对这样的困境。韩淑自然要求助秦国。秦国是韩国的上架。上架只有收到原材料才能付款。韩国人拿着款子才能重新提货进行下一轮的倒货。
韩淑的解决办法就是就地办厂。这次来就是来谈办厂货物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