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在太史慈六月份率船队离开上党时,赵兴便派人向幽州兵马大都督赵云送去密信,要求赵云帮助太史慈做好渔阳郡泉州水军城的建设工作。
虽然赵云统管幽州兵马,不仅直接统领人数高达四万的定远军,而且对徐庶率领的熊罴军和李进武率领的雄武军也有临时指挥调动的权力,但水师提督衙门归于护**直接统辖,也就是说太史慈是直接听命于赵兴本人。
为了避免驻军在泉州的水师随着今后的不断发展壮大,与幽州境内陆上部队发生摩擦,赵兴特意要求幽州牧公孙瓒将泉州县周围五十里范围的地方划归水师提督衙门管辖,在需要水陆协同作战的时候,比如今后渡海抄近道攻打辽东公孙度的老巢襄平,或者渡海直接登陆位于朝鲜半岛之上的乐浪郡,则由赵云统一指挥,水师负责完成相应的作战任务。
顺利抵达泉州的太史慈,受到了先期抵达渔阳的船匠四百船匠欢迎。远在渔阳城内的赵云得知太史慈抵达泉州的消息之后,特意带着人马赶赴泉州与其会面,并且将前段时日由定远军代管的三千多名当年袁术抛弃的丹阳兵进行了交接。
昔日袁术不顾手下谋士反对,非要带着四万丹阳精兵跋山涉水前往并州参加围攻赵兴的会战,结果成为赵兴重点关照的对象,硬是从他身上撕下了好几块肉,在战场之上俘虏了五千多的丹阳兵。圆桌会议结束之后,有一千多丹阳兵要求返回扬州,而剩余的三千名老卒则因为不满主公袁术的无情无义,羡慕晋国士兵的优渥待遇,自愿留在晋国。
丹阳位于长江下游,此地百姓精通水性,从这里招募来的士兵自然也是熟悉水战,不惧风浪,正是水师士兵的上等人选。赵兴老早以前便定下了发展水师的规划,也定下了这群士兵的出路。太史慈前脚动身前往朐县,赵兴后脚便命令高顺亲自带着三千丹阳兵从北方交通枢纽平城进入幽州,直奔渔阳城而来。
赵兴让高顺亲自带队,不仅仅是因为对这三千丹阳兵的重视,也是让高顺前往幽州指导卧虎训练团在幽州分部的创立事宜。随着晋国势力的急剧扩张,卧虎训练团已经难以满足三州同时进行新兵训练的要求,组建分部也是必然的选择。
高顺同时还要与太史慈会面,商议今后水军的训练工作如何组织实施。高顺走时专门带着赵兴关于水师建设的一系列思考和建议,这些来自于后世海军发展建设的经验,尽管不全出自于赵兴这位陆战精英的头脑,但对于太史慈而言,同样具有如同指路明灯般的作用。
赵云、太史慈、高顺三人会面之后,共同学习了赵兴关于晋国水师发展建设的一些指导性意见,然后就当前修建泉州水军城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交换了意见。
大家说来说去,最后总结归纳起来主要的困难和问题就是“三缺”。一缺经验;二缺人才;三缺资金。水师初建,经验欠缺自然是无法回避的事实,只有依靠今后的不断摸索和积累才能够形成体系化、制度化的一些东西。人才欠缺和经验欠缺是一个道理,无论是晋国,还是幽州、凉国,都地处黄河以北,实在难以找出许多精于水战的将领和士兵,今后只能通过实战磨练和平时苦练加以解决。
而资金欠缺这个问题,却是考验大家智慧与能力的问题。如果开动脑筋,多想办法,开源节流,赵兴拨给水师的两百万两银子,还是能够花销一阵子的。
研制和建造大型战船的经费不能克扣,这关系到水师的生死存亡;船...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