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不透了。
看热闹的人群则擦肩接踵,把琉璃厂前门围了个水泄不通,比赶庙会还喧哗。
元允中见宋积云很感兴趣地张望着,就在她身边小声介绍新出现的几位官员:“身材最高大的是大理寺的少卿,他是正统元年的进士,因为景泰年间被排挤,天顺年被提拔起来的。站在他身边那个穿着孔雀补子的刑部右侍郎。他是宣德五年的进士,比都察院少卿中进士还早。自庶吉士散馆后,就一直在刑部,从主簿做到了侍郎。和他说话的则是都察院的右副都御史。右副都御史和他是同年,同是庶吉士出身,不过他是从六部给事中做起的,有段时间还放了陕西粮道,他岳父李阁老致仕后,他才回京进了都察院……”
宋积云仔细地听着,心里不免感慨。
这样的如数家珍,不是世家子弟,没有几代人的积累,怎么可能知道。
“要不怎么说消息灵通,还是得我们小四呢1突然有人在他们身边道。
宋积云和元允中齐齐回首。
江县令笑吟吟地站在他们不远处。
“江大人1这也算是他乡遇故知了,宋积云惊喜地喊道。
“听说你的案子今天出结果,”他笑着走了过来,“我特意赶了过来给你打气。”
他问:“我没来晚吧?”
“不晚,不晚。”宋积云笑道,和江县令见了礼。
元允中在旁边解释道:“他调回了京城,以后会在都察院任职。”
宋积云很是意外。
江县令笑道:“你别听他胡说八道,我这才刚回京城,还没去都察院报道。我今天纯粹是私人身份来给你鼓劲。”
“多谢,多谢1不管是什么,宋积云都很是感谢。
突然三声惊堂木。
刑部的主审官坐到了临时设立案台后面,道:“诸位大人,时辰已到,请各自落座。”
元允中为了不抢宋积云的风头,退到看热闹的人群中。
众人三三两两的互相谦让着落了座。
刑部的主审官说了几句开场白,就分别问宋积云和宋桃:“是否可以开窑?”
“可1两人都点了头。
有刑部的衙役在造办处的小吏的带领下敲开了两座馒头窑。
一阵热浪扑过来。
衙役和小吏们都连连退后了好几步,这才开始扒窑。
很快,露出了里面的匣钵。
造办处的小吏指了窑工将匣钵搬了出来。
左边是宋积云的,右边是宋桃的。
“开匣钵1刑部的主审官高声道。
众人全都伸长了脖子。
顿时都顾不上说话,热闹喧嚣的琉璃厂门前鸦雀无声。
就是宋积云,明明非常有信心能还原并且烧出“玉瓷”的,此时都不由得喉头发紧,双手紧紧地绞在了一起。
“啪!啪!啪1的陶碎声中,象牙般莹润白色的宋家祭瓷“玉瓷”在粗糙的陶砾中显露出来。
完美无缺如鬼使神功的一个个小碗出现在众人的眼前。
“这就是被宋家窑厂淘汰了的玉瓷?天啊!真是太漂亮了1
“那那甜白瓷得多漂亮啊1
“他们不要给我啊!我不嫌弃,我要1
人群中七嘴八舌地响起一阵阵的感叹。
宋积云松了口气。
觉得她在琉璃厂这边努力,洪熙那边也没有闲着。
宣传做得非常到位。
不然这些看热闹的人也不会发出如此的感叹了。
“不,不可能1宋桃那边却发出刺耳的尖叫。
宋积云不由望过去。
五个碗一个匣钵,三百个碗,就是六十个匣钵。
宋桃那边已经连续开了一半的匣钵,可里面全是没能烧出瓷的陶片。
宋积云都愣住了。
(本章完)